自2000年起,苏州便拉开了女足青训的序幕,至今已走过二十余载。面对这份新政策的出台,我们女足工作者倍感振奋,坚信它将为女足事业注入新的活力,开辟更多可能。
罗冉峰:我关注的焦点与王校长颇为相似,但我更愿意站在一名普通球迷的角度去思考。我对这项政策最期待的,是未来能否在日常中感受到更浓厚的女足氛围,比如在踢球时,能否有更多机会遇见同样热爱足球的姑娘们。
张闻:这份关于女足的政策出台,背后的背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?
王建军:年初,女足在亚洲杯上夺冠,受到了广泛关注。女足的整体实力一直很强,在“走向世界”的道路上,比男足做得更好。
2019年,女足世界杯,中国队闯入16强
张闻:与上次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时期相比,全球女足运动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在世纪之交,强队主要是中国女足、美国女足、挪威女足、德国女足等。而现在,欧洲女足水平突飞猛进,比如与我们同组的英格兰女足,借助男足的一些资源,如俱乐部、青训体系等,已经成为欧洲冠军。我们希望重返巅峰,但相比当年,难度是否会更大?
王建军:是的。当年我们在奥运会、世界杯上获得亚军时,走的是专业模式,而当时的欧洲女足还停留在业余体制。现在人家重视起来了,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很大,女足比赛的关注度也很高,欧洲杯决赛甚至有9万人观战。现在我们想在世界杯或奥运会上再创佳绩,难度肯定更大。要实现目标,从青训方面入手至关重要。
青训问题也是教育问题
张闻:王校长提到的青训问题,与政策中的目标息息相关。比如在竞技层面,明年世界杯、后年奥运会力争前八,2027年世界杯、2028年奥运会力争前四,2031年世界杯、2032年奥运会力争前三。而青训本身也有明确目标,2025年建设类似太湖基地的女足青训中心达到30家。目前中国女足后备人才储备情况如何?青训中心数量有多少?
王建军:据我所知,目前国内有14、15个左右女足青训中心。江苏、上海在女足青训方面一直做得不错。江苏省运会在2000年就设立了两个组别的女足比赛,年龄段大致在85-86、87-88年。上海的普陀区很早就开始关注女足,他们一般从幼儿园开始选材,小学一年级进入系统化训练。
相比之下,我们刚开始启动女足青训时,主要是根据省运会设置的年龄段来主抓对应年龄段的队伍,大概十一二岁才开始系统组队,相比上海晚了一个周期。后来我们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发展局合作,场地资源增加,再加上被评为女足青训中心,我们就根据中国足协的要求,增加了梯队年龄段。现在最小的年龄段是13-14岁,也就是七八岁左右。
太湖基地孩子们在训练中
张闻:在讨论青训时,我们通常会将其与足球人口结合起来,但实际上这两个阶段是不同的。首先是扩大人口,增加踢足球的女孩子的数量;然后是筛选人才,通过青训系统留住从参与人群中发现的苗子。目前国内这两者衔接的过程如何?
王建军:当然需要发展足球人口。二十年前,我们主要做精英球员培训,但后来遇到了孩子出路的挑战。如果孩子专门练足球,但以后的出路问题没解决好,家长就会意见很大。现在我们的思路改变了,先增加踢球的人。不过,是否能筛选出精英,确实面临很多挑战,例如师资力量的问题。现在退役后从事基层教练工作的人员比较少。
张闻:《方案》提到优化国家队办队模式,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,积极探索与地方、高校以及俱乐部等联办共建各级国家队。那么,练球孩子的出路,有没有可能是与高校合作共同探讨?
苏州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一景
王建军:现在青少年这一块对教育非常重视,反对只踢球不学习。我们尽量让踢球的孩子不要耽误上学,包括出外比赛时,尽可能让文化课老师陪同,这样晚上还能帮孩子们补课,不让他们落下太多课程。
张闻:在讨论男足青训时,经常有声音指出,目前仍在踢球的男足球员中,最好的一批球员还是来自85-87年龄段,恰好他们是最后一批纯专业培养的球员,后来开始专业与职业并举的模式。女足目前以哪种模式为主?您认为未来应该倾向哪种模式?
王建军:太湖基地女足青训还是以“三集中”(训练集中、学习集中、食宿集中)模式为主,所有孩子集中在一所学校里训练。男足有条件采用走训制,因为参与人数多。例如,苏州有260多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,这些学校通常与青训机构合作,训练条件、环境有保证,学校、机构之间也可以充分竞争。而开展女足项目的学校比较少,采用走训制难以保证训练时间和质量。如果不把优秀的苗子集中起来,很可能会流失。
到世界各处看看不同的榜样
张闻:《方案》中多次提到支持球员海外发展、建立海外办公室或海外青训中心,以及为职业球员、青少年球员提供更多国外学习比赛的机会。目前国内女足是否比较缺少这类机会?
王建军:去年奥运会女足预选赛在苏州举行,我也去看了球,感觉女足姑娘的心理素质相对不够过硬,这应该是与她们参与国际大赛的机会较少有关。让她们都出去看看,真正碰到大赛时就没那么紧张,这是很有好处的。
东京奥运会上,中国女足与荷兰女足较量
张闻:女足和男足一样,遵循同一种发展规律。首先建立金字塔的塔基,有足够的参与人口;然后是青训体系,以便留住人才、培养球星;球星也要有很好的职业联赛作为舞台,包括到海外踢球,让她们踢足够多的高水平比赛,获得足够好的待遇,鼓励她们踢得更好。这些步骤做好了,才会激发出国家队的好成绩。
罗冉峰:海外历练有助于开阔眼界。这种眼界不仅存在于技战术竞技层面,还在于市场开发层面。《方案》中提到的“市场”部分相对较少,主要集中在对组织部分章节中的“完善投入机制”部分的阐述,指出“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女足,加大市场开发力度,增加产业收益,拓宽资金来源。建立健全政府支持、市场参与、多方筹措支持女足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”。从长远来看,女足市场的发展应该也是女足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。
女足商业化改革,一直是全球性的问题。近年来,欧美地区通过传统足球资源倾斜的方式,开始出现解决问题的转机。我们往期节目聊过欧美女足如何在与男足共享训练条件、营养条件、后勤条件后取得进步,近期也有一些积极新闻,例如海外著名游戏公司艺电体育不断加大游戏中女足元素的呈现,以及它与著名体育流媒体平台DAZN合作推广女子欧冠转播。
对于中国女足,我们的长期期望肯定是,它的关注度不是只因为某次赛事的成绩提高而昙花一现,而是长期有人真的把它作为一项有观赏性的运动去关注。所以这最终还是会涉及到市场问题。
张闻:说到市场发展,我们也期待培养球星,然后用球星的效应去掀起消费热潮和社会关注,同时也为下一代球员提供榜样力量。王校长,您从小球员身上发现了哪些她们树立偶像的实例?
王霜是不少踢足球的小姑娘的偶像
王建军:国字号队伍经常来我们基地训练,小队员们也很幸运,经常可以与她们互动。有的小孩会将自己所踢位置的优秀球员视为偶像,例如踢中卫的喜欢吴海燕,踢进攻的喜欢王霜。这些国家队的主力在孩子们心中都很有影响力,我们也期待她们的偶像作用引领孩子们更好地发展。有时候中国女足来我们学校互动,孩子们可以很近距离地接触国内最高水平的队员,例如小队员和王霜比赛颠球之类的,影响都很积极。
张闻:与王校长和罗冉峰一样,看到《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(2022-2035年)》,我非常振奋。这是一份很细致的方案,从国家队成绩到青训,覆盖到我们要怎样迈出踏实的每一步,去托举起中国女足的发展。而未来中国女足的实际发展,既要有赖像王校长一样一直持续耕耘女足、尤其是持续耕耘女足青训的一线人物,也需要有我和冉峰这一类为女足每次突破而欢呼的持续关注者。期待3-5年后我们再看《方案》,能看到部分目标已经达成。感谢两位作客节目,我们下期再会。